柯文哲多次拒絕出庭應訊,背後原因曝光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指控涉嫌在京華城容積率放寬案中兩次收賄,並在案件調查中多次拒絕出庭應訊。這一案件在台灣政壇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它不僅涉及到高層政治人物,還牽扯到了都市發展政策的透明性與合法性。

### 初步調查與涉案嫌疑

9月28日,沈慶京的親信朱亞虎與柯文哲的財務幕僚李文宗被收押,這一行動證實了柯文哲與沈慶京之間可能存在的行賄協議和資金流動。檢方掌握了大量相關證據,包括證人證詞、物證和對話記錄,這些證據強烈指向柯文哲在此案中難以撇清的收賄嫌疑。然而,10月1日,當檢察官計畫第5次傳喚柯文哲進行更深入的金流調查時,柯文哲再次拒絕出庭。

### 柯文哲的應訊策略

據知情人士透露,柯文哲此前也曾多次拒絕應訊。在8月30日的首次出庭中,柯文哲面對京華城容積率放寬過程中的問題,幾乎有問必答,但他將責任推給副市長彭振聲,並表示自己完全依賴專業團隊的決策和合法程序。然而,當檢方展示沈慶京透過八家公司向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及其男友掌控的五個公益組織匯款4740萬的證據時,柯文哲的態度驟變,最終拒絕配合進一步的調查。

### 背後的動機與法律風險

柯文哲拒絕出庭的行為引發了外界的諸多揣測。一方面,有人認為這是其法律團隊建議的策略,以避免在審訊中暴露更多的不利證據。另一方面,也有分析指出,柯文哲可能試圖藉此拖延時間,以尋求政治上的解決方案。然而,法律專家警告稱,這樣的策略可能會加重其法律風險,甚至可能被視為藐視法庭的行為。

隨著案件的進展,這一事件不僅對柯文哲的政治生涯產生深遠影響,也可能對台灣的政治生態帶來新的變數。未來的調查結果及司法程序將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